2011年8月17日,婺源核心景区李坑依然大门紧闭,里面冷冷清清,暂未对游客开放。此前,李坑、江湾、汪口等景区相继出现了群众为争取门票利益而拦阻游客现象。经媒体报道后,一时间婺源处于风口浪尖。
“婺源景区从开发到现在历经10年,目前已经处在一个十分关键的‘十字路口’。”婺源县委副书记诸立17日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如果说2007年婺源旅游历经了从初期无序发展到组建集团、规范发展的阵痛,那么现在婺源旅游迎来景区整体提升的第二个阵痛期。在这特殊时期,各种矛盾隐患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开始集中体现。
2011年17日下午4时30分,婺源县召开全县干部会,对景区综合整治进行集中通报。面临新的“拐点”,婺源期待举全县之力,直面转型时婺源旅游新挑战。
2011年8月17日,江湾景区重新迎客。
乱搭乱建破坏了李坑景区的风貌。
乱搭乱建之忧
2011年8月17日,83岁的金翠萍站在自家已倒塌一半的老房子里,黯然神伤。
金翠萍是李坑村人。她家的老房子历经百余年,已风雨飘摇,居住已极为不便。金翠萍希望在这里盖一栋新房子,以安享晚年。地基已打好,但县里说这是核心景区,为统一规划,不能私自搭建。
“在自家基地上建个房,开个窗,政府都要管,与其这样,还不如不搞旅游开发。”住在李坑村的部分村民为此想不通。
“为了李坑村民的长远利益,为了婺源的长远发展,李坑景区就必须坚决制止违规搭建,以保持景区原生态。”秋口镇党委书记洪文胜说,李坑景区开发10年,乱搭乱建已到了非整不可的地步了。
不少常去婺源的游客可能会发出这样的感叹,婺源的一些村庄越来越没“味道”了。古巷老屋中,突然冒出几幢新做的水泥房,让人感觉大煞风景;幽静的古巷,冷不丁有个新开的窗户,上面挂个幌子,里面摆摊设点,四处充满叫卖声。
据秋口镇统计,李坑村近300户人家,有百余户人家存在乱搭乱建现象。在进村入口处游步道两侧,从去年开始便陆续建起158个违章摊棚。17日,记者在李坑村看到,在进村道路旁,建起了20多个车库,有的村民还在农田里建起了三层小洋房,古建筑中开窗破门、扩建店铺等行为也大为普遍,与小桥流水人家的美丽景色极不协调。
洪文胜说,李坑村是省级历史文化名村,部分村民为了方便经营对房子进行违规改建,严重破坏了景区的原始风貌,李坑为保护古村落,早已禁止村民在古村落建新房。为方便村民建新房,李坑村已在离古村约一公里外的地方,新辟了一块地供村民使用,解决村民居住难问题。
“在省内外,有不少古村被乱搭乱建毁了的先例,李坑村绝不能重蹈覆辙。”今年7月,婺源县新一届班子上任后,便将解决景区乱拆乱搭乱建、乱摆乱放、乱张乱贴问题,整治景区环境,提升景区标准作为切入口,表示要恢复古村风貌,“擦亮‘最美乡村’品牌。”
从2011年8月2日开始,婺源县关闭李坑核心景区,对景区进行全面改造、提升。目前,村口158幢违章摊棚已全面拆除,车库拆除、古建筑还原也在持续进行中。婺源县委相关领导表示:“利用婺源旅游淡季,暂时关闭核心景区,牺牲一点眼前利益,是为了下一步婺源旅游更长远的发展。”对于何时开放李坑景区,婺源表示暂没有时间表。
江湾、汪口等景区,同样不同程度存在乱搭乱建现象。目前,婺源已派出工作组进村入户做好工作,推进景区整治。
门票分成之争
景区违章搭建整治是婺源核心景区关闭的矛盾之一。而门票分成之争,则是导火索,也导致部分村民拦阻游客,江湾、汪口等景区纷纷卷入关停事件中。
10年前,婺源景区发展之初,为鼓励景区快速发展,婺源鼓励民营资本、集体资本、股份合作等各种形式开发旅游。其时,诸侯争霸,各据一方,各显神通。村民与各种性质的开发公司签订了各种形式的开发合同,分红机制也各不相同。经过5年多发展,各景点恶性竞争的弊端开始凸显,一些景点甚至赔本赚吆喝,村民与游客都有意见。2007年,婺源痛下决心,成立旅游公司进行统一管理,实行一张门票,打造一个品牌。
2001年婺源仅有三四万游客量,去年游客量超530万,昔日签订的各种形式合同矛盾开始暴发。李坑与县旅游股份公司达成的门票分成协议3年一签,至2010年,协议到期,要重新签订协议,双方多次协商未达到一致,群众对景区的经营状况也表示不知情,到底赚了多少不得而知。群众强烈要求审计,公示账目。根据群众诉求,婺源县开始派出审计组对李坑门票收入、景区运营成本进行全面审计核实,确定了上半年的分红,但新一轮景区分红事宜,旅游公司与村民代表仍未达成协议。
李坑分红之争很快引起连锁反应。江湾村一村民告诉记者,李坑村民每人每年能领到近2000元分红,为何我们每年仅领150元?钱到底哪里去了?
婺源县委常委、江湾镇党委书记俞春旺说,因历史原因,根据村民签订的合同,江湾、汪口村分红机制有别于李坑。江湾景区因大部分为新建景点,投资巨大,当时投入超过3000多万元,2004年景区一度难以为继。当时征求意见,到底是引进旅游公司承包村民分红还是村民参股或村民将景区承包下来,结果85%的村民选择每年分红100元。随着景区发展,现在每年分红已增加到150元。由于近年来景区发展太快,许多村民心理开始不平衡,合同目前尚未到期,根据合同与江湾景区实际,分红标准根本不可能调整到与李坑村一样。
工作组一一到村民家做工作,经工作组逐一调查、解释,目前,江湾景区群众情绪逐步缓和。8月16日下午,江湾重新迎客,逐步恢复生机。17日下午4时,汪口景区也重新开门迎客。
未来发展之路
诸立认为,李坑、汪口、江湾等景区发生的问题,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是旅游业高速发展过程中矛盾的集中体现。
面对新的挑战,2011年8月17日,婺源县主要领导在全县干部通报会上表示,随着景区旅游红火,原有的门票分成与发展之间的反差越来越大,村民的诉求必将日益增多。在分配利益时,必须保障群众的根本利益,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在处理矛盾时,必须“依法依规依合同”,从完善机制入手,督促旅游公司与各景区利益主体认真履行合同所规定的责任义务,保障各方利益。
一些村民也呼吁,各方要进一步公开账户,明明白白算账,清清楚楚分成。业内人士还建议,要从根本上解决村民与景区利益之争,政府部门还应通盘考虑,解决深层次矛盾。如可让更多村民参与景区管理,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让村民参股,使村民与景区休戚与共,利益共享。
婺源景区发展10年,已处在“十字路口”,进入一个全面转型升级的发展新阶段。旅游专家认为,矛盾不仅仅是旅游企业与群众之间的利益之争,古村落的保护矛盾,还包括旅游产品单一、景区雷同、品位不高,旅游配套跟不上等诸多矛盾。诸立说,在新的发展时期,婺源必须延长旅游产业链,提升原有景区品质,开发新的旅游产品,实现婺源景区的新一轮飞跃。
“婺源旅游凸显的矛盾非常具有代表意义,类似问题在我省部分旅游县市同样不同程度存在。”江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教授田勇认为,矛盾发展有深层次内在原因,发展到一定时期便开始暴发。从旅游公司的角度来讲,村民应感谢旅游公司,不是旅游公司冒着巨大风险开发,许多优质资源或许还在沉睡;从村民角度讲,祖祖辈辈守护的山山水水被“贱卖”后,村民看到景区红红火火,心理肯定会失衡。村民与旅游公司其实是共划一条船,要协商解决矛盾,双方应各退一步,互相理解。像做人一样去做旅游,兼顾景区未来发展、政府、旅游公司和村民多方利益,婺源的旅游之路才能越走越广阔,江西的旅游发展才能更具潜力。
(文章来源于网络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