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海外国际旅行社,专注于企业包团旅游、拓展培训!

泉州的花灯和美食

上品旅游 2015年01月28日 12:01
泉州的花灯和美食。泉州花灯泉州花灯,起源于唐代,盛行于宋、元时期,一直延续至今,是南方花灯的代表。传统的泉州花灯以制作工艺分为三类:彩扎灯:花灯工匠用纸捻将竹篾绑扎,,旅游、游记攻略,,旅游景点,,好玩吗,,在哪里,,有什么好玩的,,怎么去,,怎么走,,住宿,,景点景区

泉州花灯

泉州花灯,起源于唐代,盛行于宋、元时期,一直延续至今,是南方花灯的代表。传统的泉州花灯以制作工艺分为三类:

彩扎灯:花灯工匠用纸捻将竹篾绑扎成灯的骨架,再把裁好的纸或绸布喷水绷紧粘贴在骨架上,贴上花边,描上图案。挂上丝穗就是彩扎灯。

精美的扎彩灯完全手工制作

刻纸灯:这种灯的创造者是泉州刻纸大师李尧宝,这种花灯不用扎骨架,这座灯全部用刻好图案的纸板拼装而成,所以叫作刻纸灯,李尧宝还在这些镂空的图案内镶上玻璃丝,创造出精美绝伦的刻纸料丝灯。

异常精美的刻纸灯

针刺无骨灯:这种灯的图案是用钢针在纸上密密麻麻刺出来的(有点像针笔点画),光源从针孔中透出,显得玲珑剔透、灿烂夺目。

泉州传统的针刺无骨灯

不过现在泉州制作的精美花灯已经把这三种工艺融会运用,制作出更为精制美观的现代花灯。泉州花灯以她独有的刻纸、针刺工艺和料丝镶装技艺被列入第一批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面线糊

没吃过泉州的面线糊之前,心想它应该跟台湾的面线糊差不多。一试之下才知道两者差别相当大,比较之下,泉州的面线糊显得精致很多,虽然也勾欠,但是要清澈见底。

制作泉州面线糊首先要吊汤,一般用干虾米、猪骨分别吊汤,用纱布袋包好干虾米,放入清水中煮半个钟头,捞起虾米包,汤汁过滤之后备用。锅里倒入吊好的猪骨汤和虾米汤,然后把鱼肉拆碎放进去烧开,再将稍微捻碎的精制面线放进去同煮;调好味道之后再用蕃薯粉调水勾欠,并且不停的搅打直到面线浮起、汤汁成糊状。

泉州面线糊也叫做银丝面线糊

煮面线糊火候特别重要,必须糊而不烂、汤汁清澈精莹。面线糊通常是当成早餐,上桌前还可以随食客的口味加入蚵、蛏子、淡菜、虾仁……等各种海鲜,或是处理好的猪大肠、猪血……等,更加美味。上桌时再洒上葱花、白胡椒粉,加上油条一起食用,不愧是泉州著名美食。

肉粽

泉州的肉粽也相当有名,不过它跟台湾的肉粽就很像,尤其是同样以大锅沸水煮熟的南部粽。应该这么说,泉州肉粽里面所包的内容,以及粽子的口味跟北部粽很像;但是做法却像南部粽,比较软糯。

泉州粽子的口味类似台湾的北部粽

比较不一样的是吃粽子时候的蘸料,传统的海山酱(甜辣酱)还是有,不过多了一种调稀、微甜的芝麻酱可供选用。至于浇上芝麻酱好不好吃,只能说见仁见智,各有所好。现在泉州的粽子也推出新品种,包括标榜健康取向的杂粮粽、颜色独特的黑米粽,让食客有更多的选择。

感谢:新浪博客 麵痴高文麒

(文章来源于网络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
,旅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