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来自武塘社区的15名“小候鸟”、本报选出的小记者代表以及安利志愿者,走进了扬州市未成年人社会实践基地,进行了为期一天的素质拓展实践活动,在那里,“小候鸟”们受到了关爱,也找到了友情。“这是暑假里最快乐的一天。”9岁的“小候鸟”金秋燕表示。
让“小候鸟”感受家的味道
早上的拓展训练由“勇闯大渡河”开始,“小候鸟”金秋燕到了木板中间位置,脚下一滑,双脚踩空,吊在了半空中。一直离燕燕仅有两步之远的安利志愿者程念东立马上前,将燕燕扶起,“没事儿,继续走,加油!”在程念东的带领下,燕燕到达了终点,程念东没有紧贴着孩子,而是一直与孩子保持两步的距离,“要放开手,让她享受拓展的过程,让她挑战自我,实现突破。”据程念东介绍,他也有一个跟燕燕一样大的女儿,他希望这次志愿服务,可以让这些“小候鸟”在扬州感受到另一种家的味道。
结下“深厚友谊”
上午的拓展训练,训练的是“小候鸟”的胆量和意志,而下午的训练,则是训练“小候鸟”和“小记者”的协作能力。在磨豆浆的训练中,“小记者”和“小候鸟”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大家合作喝到了亲手制作的豆浆。在制作软陶的活动结束后,来自梅岭小学的民工娃陈诗文利用软陶,制作了自己刚认识的日报小记者晶晶。“送给你!”看着文文制作了自己,晶晶也将自己最喜欢的“小白兔”送给了文文,“我们都挂在书包上,以后天天就可以看到啦!”看着自己的作品,孩子们都顿时觉得骄傲极了,“没想到我还可以进行软陶制作,呵呵,我要回去拿给妈妈看。”
拓展落幕,关爱仍在继续
一天的活动结束时,许多“小候鸟”都依依不舍。“这些‘小候鸟’因为平常父母管得少,缺乏教育,像这样的素质拓展训练,既锻炼了他们的胆识,又锻炼了他们的纪律性,对他们的帮助很大。”武塘社区的社区主任汪红莲兴奋不已。“希望这样的活动越来越多。”
安利扬州公司公共事务主任陈震宇表示,接下来,他们还将组织更多的活动来关爱“小候鸟”。“希望让他们在这个暑假里,感受到社会的关爱。”
(文章来源于网络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