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专家在灾后旅游恢复重建与发展振兴国际论坛上建言献策
4月21日早晨9点,
四川省中国国际旅行社办公室主任邓芳从位于锦江宾馆对面的办公处,赶往灾后旅游恢复重建与发展振兴国际论坛会场。这一带分布着许多旅行社,挂出的国际论坛标语格外醒目。
在这次国际论坛上,国内外旅游业界和学界头脑碰撞,为
四川旅游业献计献策。
一个感同身受的地方
“
四川灾后重建,启示之一就是创出了世界旅游新品,这种旅游新品具有普世性。”中国科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魏小安在论坛上说。
震后,四川既面向更容易恢复的国内旅游市场推广,又向全世界展示四川灾后真实情况,“四川依然美丽”,“天下四川有爱、熊猫故乡更美”等促销形象逐渐深入人心。震后一年,旅游总收入即恢复到了震前水平。目前,四川旅游经济在向2007年的旅游高峰迈进。
“四川灾后旅游业的恢复,决不是简单的原地重建和复制,而是深入调研、科学判断、统筹兼顾、合理布局,创新性地提升发展的结果。”国家旅游局常务副局长王志发说。
四川灾后旅游也是国际组织的关注点。2008年11月,世界旅游组织与四川省人民政府、中国国家旅游局联合在
成都举办了 “旅游振兴与危机应对”国际会议,帮助四川旅游度过灾后寒冬。“今天,世界旅游组织很高兴回到
成都,见证四川在过去三年里所取得的成就。”世界旅游组织执行主任索丹·索莫基说。
“就地保留地震灾害遗址原貌的设施,这在世界上恐怕也实属首次。”
日本奥瑞可恩广告公司部长川崎日郎表示,北川地震博物馆如同庞贝遗址一样,是一个悲情油生、感同身受的地方。
用象征新生的事物装点灾区
“发展旅游业,不仅开拓了提高人民收入的方式,更使人们为自己的所作所为倍感骄傲和自豪。”亚太旅游协会副首席执行官张科德说。
亲历过坂神大地震和2011年
日本大地震的川崎日郎,有着20多年与旅游相关的宣传推广经验,在他看来,灾区游应该秉承着 “共享生存下来的喜悦,传达振奋向上的生活态度。”他给出了几个具体的建议:开展用花和绿植将“街道”装点配色、用灯笼和烛火将“街道”两侧点亮的主题宣传活动,“火作为生命的起源,象征着安魂,游客、市民,外国人、中国人全都参加进来,一起为受震灾的地区祈祷。”
魏小安认为,灾后重建游接下来需要做的是建立品牌,可以通过援建的感情来开拓市场。“灾区游需要通过培育产业分工体系来避免同质化现象,最终形成文化高地、价格洼地、休闲胜地。”
去年在灾区考察过的国际旅游组织专家埃瑞克,在有的地方看到游客众多、摇滚乐从司机车窗内传出,“这是超现实的,让人感觉不舒服。”他建议,对参观地震遗址的游客行为应该做出限制,“地震遗址中心不应允许有停车场。游客应当步行,或乘坐免费的小型电动车进入。”
灾区旅游推广需要一个过程
邓芳和省内几家旅行社老总在考察过程中,不仅观看景点,也从业内角度对灾区旅游提出了专业建议。
“我们觉得地震遗址游可能更适合自驾游。组团旅游目前我们正在研究,距离实施可能还有一些难度。”邓芳说。
四川省中国旅行社总经理康乐也认为,灾区游推广有一个长期的过程,“看
九寨沟黄龙这些景点,我们一二十年前就在推,现在灾区基础设施都很完善了,但是真正能形成规模被市场接受还有一个过程,不能一口吃个胖子,不着急。”康乐说。
地震前,四川旅游线路也和全国很多省市旅游产品一样,单一线路一枝独秀。“九环线独占鳌头,使得四川存在抗风险能力弱的问题。”四川师范大学旅游学院副院长陈乾康表示,和乡村休闲旅游、红色旅游一起,推广灾区旅游线路有利于培育多层次、多样性的旅游产品,形成多线繁荣、多种类型旅游产品并举的产品格局,以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他最后指出,“这需要时间和投入精力。”
(文章来源于网络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