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最佳旅游城市大手笔绘制“十二五”蓝图
“该认真总结
四川经验推广到全世界,这是我们对全球的贡献。”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对旅游的“四川经验”给予的高度评价用在
成都——这座全国最佳旅游城市身上再合适不过。过去的近3年时间,
成都旅游业从低谷重新起步,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考验,不但取得了显著成绩,站上新的更高起点,而且积累了支撑“十二五”更大发展的宝贵经验。
先来看这样一组数据:2010年,
成都全市旅游总收入603.87亿元,旅游外汇收入2.89亿美元,入境游客80.21万人次,分别是2005年的2.1倍、1.6倍和1.6倍。
旅游产业上升为国家战略性支柱产业,成都入选全国首批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城市,成都积极打造西部综合交通枢纽中心城市……借势登高,一系列机遇让成都旅游产业战略地位在“十二五”期间进入前所未有的黄金期,同时也进入了转型升级的战略关键期。
未来5年,成都旅游产业将通过转型发展,实现“到2020年,接待入境游客150万人次,年均增长13.5%;旅游业总收入达到1500亿元,年均增长20%”的宏伟目标。
以建设国际旅游城市为总体目标,以旅游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为主线,作为全国最佳旅游城市的成都描绘出 “十二五”的精彩蓝图——要建成全国统筹城乡旅游发展的先行样板和旅游综合配套改革的示范城市,乡村旅游与都市旅游结合的标杆城市,建成中国西部旅游的枢纽城市、旅游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典范城市。
亮点
——震后,成都市委、市政府迅速启动了旅游业灾后恢复重建计划,编制完成了《成都市汶川地震旅游业灾后重建规划》,提出了“一年启动,两年恢复,三年振兴”的重建目标。
大雨没能阻挡海外游人、文化名人、成都市民参加开街仪式的脚步——2008年6月14日,“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仅仅一个月,由成都文旅集团斥巨资打造的宽窄巷子隆重开街。开街头一个月,日营业额过百万元,迎来各地旅游团队60多个,接待游客总量超过100万人次!宽窄巷子的大获成功,也让全市旅游行业重拾信心,一系列旅游业灾后恢复振兴工作迅速展开。
通过大力开展宣传促销活动,拓展国内国际旅游市场,促进旅游消费。2009年5月,全市23个A级景区全部对外开放,旅游公路、铁路、航空、通讯等旅游基础设施恢复到震前水平。
震后,成都旅游市场营销进一步强化,“成都依然美丽”的城市旅游形象深入人心。2009年3月,总量为2000万张的“熊猫旅游卡”正式开始面向境内市场发放。当年内,凡持有熊猫卡的省外游客在成都11个国有重点景区将享受到免票优惠。此举不仅受到国家和省旅游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也得到了市场的强力回应。时隔两年,今年3月27日,新版“熊猫卡”发行。可以享受景区、宾馆、餐厅等最佳旅游联盟成员单位特别折扣优惠的新版“熊猫卡”再度受到市场追捧。
作为成都旅游“后花园”的都江堰市在地震中遭遇严重损毁。3年灾后恢复重建,都江堰朝着“国际旅游目的地”的目标稳步向前。如今,二王庙、老君阁、清溪园等景点重建完工并已对外开放,玉垒阁主体工程完工。青城山数字化信息智能网络管理中心和游客中心竣工投入使用。虹口4A级旅游景区创建基础工作全面完成。2010年,都江堰接待游客1140.3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0.9亿元,都江堰旅游产业涅槃重生。
亮点
未来5年,成都更加美丽
——把握成都建设国际区域性航空枢纽、西部综合交通枢纽成都主枢纽和国际性区域通信枢纽的契机,成都的旅游“十二五”将实施交通带动战略。在大旅游产业战略思想指引下,成都的旅游“十二五”将实施品牌发展战略。
10万网友线上参加活动,这是兔年春节期间为期一个月的 “中国味 成都年”交出的成绩单之一。已连续举办4年的成都年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意义更不同凡响。
深厚的文化旅游资源、西部综合交通枢纽、旅游综合功能区——“十二五”期间,“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城市”和“亚洲内陆的旅游枢纽城市”的城市名片要怎样打造?从今年起,成都将以旅游综合配套改革为主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努力提升区域旅游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化水平,实现目标。
这座全国最佳旅游城市,将通过实现旅游产业跨越式发展,助推“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建设。2011年一开年,成都市旅游局的工作人员都异常忙碌,“都在筹备旅游改革试点的各项事宜。”去年底,成都成为国家首批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城市,成都将自身定位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旅游中心城市,并将发展成为我省都市旅游的增长极。
2月23日,成都高新区孵化园第三会议室人头攒动,座无虚席。成都市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会的召开,让全国旅游业界的目光再一次汇集成都,各界关注:成都“旅游特区”将怎么建?会上,成都市副市长王忠林描绘出宏伟蓝图:从今年起,成都将紧密围绕“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建设和统筹城乡工作,在创新旅游开发经营机制、构建旅游投融资机制、健全旅游业要素保障机制、促进产业融合发展等方面齐发力,在“十二五”的5年中,通过旅游综合试点改革,建成全国统筹城乡旅游发展的先行样板,形成“旅游产业综合抓”的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发展格局。
“这不仅是成都市旅游产业发展的‘指挥棒’,也是全省旅游产业发展的‘指南针’。”省旅游规划院旅游专家这样表示。《成都旅游 “十二五”规划》明确,通过“多核”带动、“多城市”支撑、“多业态”发展的方式实现旅游产业年总收入突破千亿元。未来5年,成都将构建城市休闲旅游区、
龙门山生态旅游带、龙泉山生态旅游带,凸显成都“一区两带”的旅游格局。
与此同时,成都还将发挥我省区域中心城市的优势,大力推进“亚洲内陆的旅游枢纽城市”建设;以“美食之都、休闲之都、会展之都、文化之都”为总体定位,大力推进“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城市”建设。软实力的提升,也是成都未来5年所注重的。未来5年,成都将建设具有国际水准的旅游服务体系,推进旅游信息化,建设“数字成都”平台,强化国际旅游营销,完善“最佳旅游联盟”,建立多层面的营销体系,巩固和拓展国内外旅游市场。
打造“旅游特区”成都奠基四川旅游经济增长极
——在我省旅游“十二五”“1+5+10”的整体发展框架中,成都旅游经济板块既是五大旅游经济板块之首,又是我省旅游产业发展一个增长极。
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后,彭州白鹿镇“花间乐”农家乐老板徐文强一脸愁云:“没有了上书院,吸引不到游客和拍婚纱的青年人了。”
“没有游客”的担心很快就消失了。2010年,在
龙门山生态旅游综合功能区规划中,青城、龙池-虹口、鸡冠山-琉璃坝、湔江河谷、安西走廊、天
台山—平乐古镇和“三湖一阁”等7个起步区,近期将重点规划建设的17个重大项目中,位于湔江河谷起步区项目中的白鹿“中法风情小镇”位列其中。白鹿镇被赋予“中法风情小镇”名号,获得新生。
大片大片紫色的薰衣草,浓郁的法式乡村风情,总投资3.1亿元的白鹿镇“中法风情小镇”今年3月揭开了 “风情”面纱。地震中垮塌的白鹿上书院,已由国家文物局批准在原址上进行重建。彭州市旅游局工作人员介绍:“这里将成为四川最大的法式摄影基地。”
白鹿镇只是龙门山生态旅游综合功能区上众多闪光点的缩影。“十二五”期间,成都将以建设龙门山、龙泉山生态旅游综合功能区为契机,完善城市休闲旅游区、龙门山生态旅游带、龙泉山生态旅游带“一区两带”的旅游业发展格局。
“天下山水之观在蜀”,人文和自然,这是成都的“先天”魅力所在。随着我省旅游从观光游逐步升级到休闲度假游,未来5年,成都将通过“后天”努力,突出旅游产品特色,打造复合型旅游产品体系。以龙门山温泉旅游地为主要依托,成都将培育以温泉康复疗养为重点的温泉旅游产品,提升温泉疗养旅游的理念设计和设施配套水平。美食,是成都在全球的完美注解——依托已有的特色美食街及潜力餐饮美食区域,成都正在对美食餐饮产品进行整体的策划包装,提升空间共性集聚,凸显成都美食餐饮娱乐产品独有的文化氛围与特色。
要延长四川旅游入境游的短板,成都是关键。“十二五”期间,成都将加大市场营销力度,强化旅游品牌形象。如今成都正在借助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建立完善的入境游客服务档案和国内重点游客服务档案数据库,通过数据库分析找出个性化服务的依据,通过电子邮件、直邮信函、游客论坛等方式建立与游客的互动沟通,努力争取终身客户。
2008年,我省确定了64家旅游骨干企业,位列其中的成都文旅集团在全川旅游产业发展中的支撑作用正愈发凸显。为了让成都诞生更多“文旅集团”,“十二五”期间,成都将鼓励大型旅游企业引进海内外战略投资伙伴、国际知名旅游运营商和品牌酒店管理公司,通过兼并、控股等方式,在核心旅游资源的保护性开发和运营中加快发展壮大。到2020年,成都以旅游主营收入超过10亿元的旅游企业集团将达到10家。
成都旅游报价
(文章来源于网络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