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海外国际旅行社,专注于企业包团旅游、拓展培训!

揭秘三峡古代妇女头饰(图) -

深圳海外国旅 2014年05月26日 17:15


揭秘三峡古代妇女头饰

 

古代三峡,峰高峡窄,林海茫茫,交通闭塞。三峡居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刀耕火种,其乐无穷。古代三峡妇女,天生爱美。妇女头饰,代代相承,故引得历代众多诗人竞相歌咏。

诗圣杜甫写下著名的《负薪行》诗篇。诗中歌云:“土风坐男使女立,男当门户女出入。” 唐代之时,三峡一带风俗,男子在家内当家,女子则外出务工,颇有母系氏族之遗风。诗中还赞美道:“至老双鬟只垂颈,野花山叶银钗并。”可见,三峡古代妇女,她们到老年暮岁时,还像昔日姑娘时代一样打扮,双鬟垂颈,银白色的头上还插着美丽的野花和山叶。

三峡地区男女头饰,是有历史渊源的。正如史学家邓少琴在《巴蜀史迹探索》一文中指出:“冬笋坝(重庆巴县)出土的巴族铜剑、铜矛,于其心手纹上,绘一头上具有双结的人像。此剑出自巴地,而巴亦有‘头虎子’之称。‘头’是应与此为同一形象,而为男子之头饰。其妇女,则为《史记》所称之‘冒絮’,昔人又释为巴蜀头巾。”

三峡地带,为巴人曾生息繁衍之地方。所以,南宋时陆游在《入蜀记》一书中也描述云:“晚次黄牛庙,山复高峻。村人来卖茶菜者甚众。其中有妇人,皆以青斑布帕首,然颇白皙,语音亦颇正。”可见,三峡西陵峡中,妇女用青斑布帕首,又是三峡妇女一种特殊头饰。

降至清代,三峡老年妇女还要在头上簪花。清代文人王士祯《西陵竹枝词》歌云:

“金钗系接髻丫标,叉系年年聚此乡。

江上夕阳归去晚,白蘋花老卖鲟鳇。”

三峡妇女髻鬟、簪花及帕首之风俗,一直流传至今。当地老年妇女,一般是用白长毛巾帕首。一是遮避高峡风寒;二是表示自己正婚正养儿育女。

年青女子,头饰亦现代打扮了。银钗由头绳和塑料发夹所替代。然而,山中的野花艳丽繁多。年青姑娘至今亦有簪花习俗。摘一杂鲜艳的山花,插入黑发之中,更显青春之美丽。

(文章来源于网络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
旅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