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海外国际旅行社,专注于企业包团旅游、拓展培训!

武昌文化之旅 用故事串起来的足迹

上品旅游 2014年02月26日 10:03
武昌文化之旅用故事串起来的足迹,武汉文化。编者按:武汉传统旅游项目被业界戏称为“四菜一汤”,即黄鹤楼、归元寺、古琴台、省博物馆和东湖。除了这些传统项目以外,武汉旅游,武汉,武昌旅游、游记攻略,武汉,武昌旅游景点,武汉,武昌好玩吗,武汉,武昌在哪里,武汉,武昌有什么好玩的,武汉,武昌怎么去,武汉,武昌怎么走,武汉,武昌住宿,武汉,武昌景点景区

编者按:武汉传统旅游项目被业界戏称为“四菜一汤”,即黄鹤楼、归元寺、古琴台、省博物馆和东湖。除了这些传统项目以外,武汉旅游还有哪些“特色菜”呢?

这是一串古朴的景点名,有的已经誉满天下,有的还默默无闻。在一个夏末秋初的下午,当我们走进武昌,去探访这一个个抽象的地名时,用眼与手去触摸,用心与情去感受,浮现于眼前的,是那纵贯千年的文化,历经沧桑的积淀,还有恍若就在面前的历史名人。

一代诗仙李白曾赋诗于放鹰台

诗仙李白:放鹰台上起诗兴

月底,外地一亦师亦友的前辈致电小彭,称要到汉小住,还想四处转转。末了,他又特地交代,不想再看那“四菜一汤”。

最后这句,让小彭有点为难。所谓“四菜一汤”,乃是武汉的旅游名胜黄鹤楼、归元寺、古琴台、省博物馆和东湖,多少年来,这都是外地来汉旅游的保留“菜单”。

小彭是单位的接待专员,多年来,上到集团领导,下到兄弟单位,只要到了武汉,他安排的都是这桌“菜”,驾轻就熟。这次,前辈点了“菜单”外的菜,他有点挠头。

多方请教,在一“文人”的指点下,他安排了另一桌“特色菜”。

头一站到的是东湖边的放鹰台。下车一看,前辈一脸茫然:这就一土包,能看什么啊?好在提前做了功课,一行人拾级而上,小彭娓娓道来。

“放鹰台,是武汉市内少有的古文化遗址之一,属屈家岭文化。”小彭随即介绍道,放鹰台遗址为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距今5000—6000年。遗址上层还发掘出20余座唐宋时期墓葬。

“关键是,大诗人李白曾在此题诗放鹰。”小彭继续介绍,李白曾客居楚地安陆多年。公元760年,李白在洪山凭吊李邕故宅后曾来此处放过鹰。而放

鹰之事又有两种说法,一说是见一雏鹰被套住,李白松开套子放飞了雏鹰;另一说是李白在这里观看放鹰。在李白的诗集中曾有《观放白鹰》两首,其一为“寒冬十 二月,苍鹰八九毛,寄语燕雀莫相悼,自有云霄万里高。”有人说即作于此台。

据附近锻炼的老人讲,考古发掘前,放鹰台只是一处小山包。现如今,立于放鹰台上,近可观东湖水色,远可看珞珈山下的武汉大学,蓝天白云山水一色,的确是有吟诗作赋之兴了。

孙权始筑黄鹤楼,如今重建的黄鹤楼已成为武汉旅游名片

枭雄孙权:白云千载黄鹤楼

蛇山脚下,与岳阳楼和滕王阁并称江南三大名楼的黄鹤楼还是要看的。“事实上,黄鹤楼始于孙权修筑夏口城。”据导游介绍,赤壁之战后,刘备借荆 州,取四川,势力大盛,却不肯归还荆州。东吴大将吕蒙用计杀了关羽,夺回荆州后不久,刘备亲率十几万大军伐吴,孙权知道战事不可避免,便在长江边上依黄鹤

山之险筑夏口城,并在城头黄鹤矶上建楼作观察嘹望之用,这便是最初的黄鹤楼。据许多文献记载,黄鹤楼的历史始于公元223年,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了。

在黄鹤楼的二楼,也有《孙权筑城》的壁画,再现了当年修建黄鹤楼时的历史背景。可以说,是孙权为今人留下了这张武汉著名的旅游名片。

据导游介绍,唐朝时,黄鹤楼已具规模,使不少名士“游必于是,宴必于是”。事实上,现在能收集到的关于黄鹤楼的诗词共有1700百多首。其中最 为著名的要数崔颢的《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 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然而兵火频繁,黄鹤楼屡建屡废。最后一座“清楼”建于同治七年(1868年),毁于光绪十年(1884年),此后近百年未曾重修。

1957年建武汉长江大桥武昌引桥时,占用了黄鹤楼旧址,如今重建的黄鹤楼在距旧址约1000米左右的蛇山峰岭上。

游历完黄鹤楼,小彭还专门将前辈引至长江大桥蛇山的桥头堡下面。在那里,仍能看到一块牌匾,标明黄鹤楼的旧址所在。

小洋楼门前是武昌的老城墙基址,国学大师钱基博先生曾在这住了11年

大师钱基博:居朴园讲学11载

在小彭看来,此行最大的亮点是武昌凤凰山下的昙华林。因此,他将此行的终点放到了这里。

昙华林,是老武昌的东北角一条街道,全长1200米,是明洪武四年(1371年)武昌城扩建定型后逐渐形成的一条老街。

明清时期,这里曾是湖北全省各县秀才下榻、苦心研读备考的地方,是清廷负责地方军事衙门的所在地,并有以戈甲命名的营盘。

1861年汉口开埠后,昙华林一带逐渐形成华洋杂处、比邻而居的地域特色。后来,一批民主战士在此组成了湖北最早的反清反封建革命团体。吴禄贞

领导的“花园山聚会”,刘静庵领导的“日知会”,熊十力领导的“黄冈军学会”,梁耀汉领导的“群学社”相继在这里诞生。这些团体催生了一大批武昌起义的仁 人志士。

大家穿行而过,来到昙华林东端的湖北美院校园内,一路询问到两幢白色小洋楼前。这是两栋外观朴素而典雅的建筑,半圆形的大拱门、细密的窗户、高高的烟囱顶都显示出它们的与众不同。

据学校的老师说,小洋楼现为美院画家们的办公楼,因门前两棵至今仍枝繁叶茂的百年朴树和榆树而分别叫做朴园和榆园。门前是武昌老城墙基址,不远处乃经过修缮的“护城河”遗址。

“1946年起,国学大师钱基博先生,也就是钱钟书的父亲,到华中大学执教,曾在此居住,在这里度过了他人生最后的11年。”小彭说。

这样一句话,犹如点睛之笔,让大家顿生敬意。而眼前,小楼门口,那棵300多岁的朴树守望依旧。

下午,循着昙华林街,一行人踏访星罗棋布、中西合璧的老建筑,脚踏着木质楼梯,在吱吱呀呀的声响中登上老房子的二楼,仿若穿越了悠远的历史。

“这次来汉,不虚此行!”伴随着落日的余晖踏上归途,前辈不禁这样对着小彭感慨。

专家评点:要继续挖掘武汉旅游深度

“武昌有如此众多的旅游名片,但大都深藏在自己的名片夹里。”对于小彭走的这条线路,多位旅游业内人士如此表示。当记者提到昙华林的时候,有两位业内人士表示,自己就没听说过。“又比如放鹰台,我们从没带团去过。”武昌一家旅行社老总如此说道。

本报记者在踏访昙华林时,发现部分“有故事”的老建筑保护不力——文华大学文学院的老楼似已无人居住办公,内部设施多有残损。而一条正在新建的道路,也让昙华林显得有些凌乱。

“太散了,开发不够,景点介绍都像教材一样。”旅游百事通(湖北)公司总经理王唯说,对于这些与名人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人文景点,不仅是来汉的外地游客,甚至包括大部分武汉市民都不知道。

“四菜一汤,一天就看完了,如何能留住游客来消费?”王唯与众多业内人士都有这样的担忧。

“武汉旅游仍停留在观光游上!”对此,湖北大学旅游学院院长马勇教授一针见血地指出,武汉旅游深度挖掘不够,武汉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有名头但却缺乏相应的表现形式,会让游客一头雾水——历史在哪?文化在哪?

以名人文化为例,马勇教授说,北京上海南京远远走在武汉前头。“形式很多,名人故居、胡同街巷等等。”马教授表示,武汉的历史文化遗产很 多,昙华林、盘龙城等等,但没有利用好,相比之下,上海等一些城市围绕名人、历史事件,打造了一批集中的综合性景点,如上海的石库门、新天地。“武汉也有

新天地,但没有把周边的老街巷、名胜古迹连起来,缺少一体化开发的意识!”马勇教授感慨。“这方面,武汉需要注重发掘保护。”马勇教授认为,可以用集中途

径来改善。首先是,要将一些名人故居发掘保护起来,“不能不顾历史,随意拆掉”;同时,要围绕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将相关的里弄、街巷开发出来,吸引游客 游玩;同时,还要打造一批集聚区,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结合起来,发展吃喝玩乐的一体化模式,直接可以做的就是昙华林和首义园。


武汉旅游报价 (文章来源于网络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
武汉旅游攻略